
这天早上,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迎接了一桩喜事,PETRONAS 交付首批本地混合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2025年马航引入 SAF进日常航班,意味着这是一项突破性的飞行实验。看似普通的应用,但实际上却是政策推动、产业链协作和成本博弈的交织。“马航可持续航空燃料”不只是品牌推广,而是视乎大马如何在国际环保策略上卡位。
快速阅读


SAF 成本压力与规模化困境如何应对现实考验
故事最看重的部分就是价格。如今,SAF 仍然用量有限,原因是因为成本远超于传统燃料的 2-3倍。短期来看,尽管获得政府津贴和减少碳税,但仍在复苏中的航空公司无疑是个重担。换言之,只要产量规模化或组成区域性的采购联盟将成本压低便能解决此障碍。


“马航可持续航空燃料” 政策协同与国际合作路径
飞机起飞,除了是引擎推动,不能缺少的还是政策推动。事实上,马来西亚已积极推动应用 SAF,并且还同时借鉴欧盟的强制掺混政策。但是想要政策真正有效,国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和东盟国家一起建立燃料共享机制,还是和跨国能源公司合作进行技术转移,只有通过政策的协调,才能把实验性应用变成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图片转载至网络
“马航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链瓶颈与技术多元化选择
故事的背后,供应链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后续发展。SAF 仍然依靠有限的原料来源,尤其是与食品和农业用途有关的原料。除此,采用各种技术,例如将废油如废油转化或合成燃料是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换言之,如果供应链瓶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即便是最理想化的政策目标也将无法实现,最终只能维持在理论构想阶段。
结论:马航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未来抉择
故事回到原点,飞机慢慢在跑道上,但问题还未得以解决。 SAF 暂时只是东南亚低碳转型中的一部分,真正的挑战其实是怎么在成本、政策和市场期待之间找到突破点。相信未来几年如果大马能够融入国际舞台合作和本地生产将会解决当前问题,从而成为区域性的领头羊。你认为 SAF 在马来西亚会多快成为常态,而不仅仅是实验?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